鼻咽癌要做哪些检查?一次活检难以发现早期鼻咽癌?
来源:御生堂
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。中国的成都、广西、福建、湖南等地为多发区,男多于女。常发生在鼻咽部咽隐窝和顶前壁,病灶可呈结节型、溃疡型、黏膜下浸润型等多种形态,绝大多数为低分化鳞癌。其他有可能为腺癌、未分化癌等。做好鼻咽癌的检查可以及早防治病情转移恶化。
定期做鼻咽癌检查 防癌于未然
一、鼻咽癌X线检查:鼻咽癌病人采用X线平片检查可以了解肿瘤范围和颅底骨破坏情况。
二、鼻咽癌CT检查:鼻咽癌应用CT检查,可以了解鼻咽腔内肿瘤的部位、管腔是否变形或不对称,咽隐窝是否变浅或闭塞。此外还可以显示鼻咽腔外侵犯,如鼻腔、口咽、咽旁间隙、颏下窝、颈动脉鞘区、翼腭窝、上颌窦、筛窦、眼眶、颅内海绵窦以及咽后、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。
正常鼻咽部横断CT表现
鼻咽镜检对腔内微小肿瘤的诊断有突出价值,而X线平片和CT往往不能发现这种微小肿瘤;然而后壁和侧壁肿瘤多数为粘膜下浸润性生长,难以被鼻咽镜检查发现,鼻咽侧位片和CT却能清楚显示。CT对侧壁肿瘤显示较X线平片更为清楚。
三、鼻咽癌放射性核素骨显象诊断:放射性核素骨显象诊断是一种无损伤性和灵敏度高的诊断方法。通常认为骨扫描诊断骨转移阳性符合率比X线摄片高30%,且可以早3-6个月检出鼻咽癌。
四、鼻咽癌B型超声检查:B型超声检查已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,方法简便,无损伤性,病人乐意接受。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于肝脏、颈、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的检查,了解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密度、有无囊性等。
一次检查未必能“一矢中的” 综合多份检查来判断
案例:
来自河北的阿惠今年38岁,由于咽部异物,赶到成都御生堂中医馆中心就诊,该中心专家卢少华医师为阿惠做了纤维鼻咽喉镜检测后发现,阿惠的鼻咽部黏膜有一块仅1毫米大小的物体异常隆起。根据经验,卢少华判断是鼻咽癌的可能性较大,于是建议阿惠做活检加病理化验,化验结果是“早期低分化鳞癌”(鼻咽癌的一种)。阿惠难以置信自己患癌,卢少华补充为其做了鼻咽癌EB病毒抗体检测,结果其抗体两项均呈阳性,说明患鼻咽癌可能性非常大。阿惠将信将疑转至另一家医院就诊,但活检结果却截然不同:显示一切正常。
为什么两次活检,一次显示有癌细胞一次却表明一切正常?卢少华表示,这种情况现实中是可能存在的。“如果鼻咽癌发现时是早期,癌细胞存在的面积就非常小,活检取一次就没有了或是下次取不到有癌细胞的位置。这都不能排除其患癌。”他表示,实际上阿惠非常幸运,因为在此阶段治疗的成功率在90%以上。在人民成都御生堂中医馆采用扶正祛邪·抗癌消瘤体系治疗一周后,阿惠的几次体检均不再发现有鼻咽癌迹象。
鼻咽癌活检难被充分“捕捉” EB病毒抗体检测上双保险
之所以目前为止我国鼻咽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鼻咽癌来得“悄无声息”,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,不容易被患者发现。“70%的鼻咽癌患者到了晚期才有明显症状,例如出现涕血、颈部肿块等。有时候,癌细胞的组织只有很小一块,一次活检取出后,可能同样的部位暂时却不存在鼻咽癌细胞了,因此再次活检却未必能检查得出鼻咽癌。”卢少华表示,有时癌细胞藏在人体较深处,活检时由于钳口较小未能钳到癌细胞,要反复多次才能查到;除此之外,鼻咽癌如果向颅内生长,有可能一次活检恰巧无法查到肿瘤组织,而病理得出相应结果也显示不是鼻咽癌。所以,临床如怀疑鼻咽癌患病可能,需多次活检才能得出正确结论。专家表示,活检化验一次为“阴性”并不绝对可靠。
为此,卢少华提醒,活检结束呈阴性但仍怀疑自身患有鼻咽癌的患者,可以“双保险”再进行一次EB病毒抗体检测,该检测是鼻咽癌的血清学的早期诊断方法,能够作为判断是否患鼻咽癌的重要依据。此外,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,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